海寧特產硤石燈彩
來源:自貢彩燈-浩瀚彩燈熱誠為你設計彩燈,仿真 作者:不詳
海寧硤石燈彩以針刺紋精巧細美見長,集詩詞、書法、繪畫、篆刻、金石、刺繡等藝術門類之大成,寓詩情畫意于內,有亭臺樓閣、飛禽走獸、龍燈彩舟、玲瓏古塔、走馬花籃等。其工藝有“針、拗、結、扎、刻、畫、糊、裱”八大技法,它除了有與各地制作燈彩相同的扎骨架、裱糊、繪畫寫字、裝配等工序外,還要在四層宣紙裱成的紙上,以極其細致的針刺和刀刻功夫,用刻刀把書畫圖案輪廓刻出后,反面再裱一層宣紙,在四層刻空處的宣紙上作工筆重彩畫,再把畫內除主題外的背景用各種針法表現出來(如勾針、散針、破花針、排針……等),針針刺透,虛實有章,用透光之多少來表現畫作的筆墨濃淡。多則要刺百萬、千萬余孔。針刺后的燈彩在燈、燭的輝映下,透明發(fā)光,五彩十色。詩人曾用“萬窗花眼密”來形容針刺畫面,曾有詩寫道:“弱骨千絲結,輕球萬錦裝;采云籠月魄,寶氣繞星芒。檀點紅嬌小,梅妝粉細香;等閑三夕看,消費一年忙。”
輕羅萬眼競光輝的海寧硤石燈彩不僅名聞江南,在國際上也享有盛名。在宣統(tǒng)2年(1910年)“南洋勸業(yè)會”和1934年“巴黎萬國博覽會”上榮獲大獎。新中國成立以來,海寧多次舉辦迎燈活動,促進了硤石燈彩藝術的發(fā)展,并多次作為對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促進了中國與各國人民的友好關系。1955年,周恩來總理將一對硤石燈彩作為國禮贈送給斯里蘭卡貴賓。1992年全國花燈邀請賽,參賽的14盞大小硤石燈彩全部獲一等獎,轟動全國燈彩界。1994年海寧人民將兩對硤石燈彩分別贈送給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和新加坡中華總商會。2001年2月,硤石燈彩在新西蘭展出,海寧人民將兩對燈彩分別贈送給奧克蘭市政府和新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再一次在異國他鄉(xiāng)引起轟動。2001年11月下旬,29盞硤石燈彩又隨浙江民間藝術代表團赴希臘雅典展出,又以其美輪美奐的東方神韻而傾倒了西方文明古國的觀眾,受到希臘人民的高度贊賞。
有燈必有會。元宵舉行燈會的風俗,在海寧的習慣是農歷正月十三為上燈,十五元宵最盛,十八為落燈,統(tǒng)稱“燈節(jié)”。海寧硤石燈會作為一種民間地方風俗,在清代乾隆年間,就已形成了演燈、順燈、斗燈的盛況。每逢五谷豐登、社會升平時,民間自發(fā)迎燈之舉,歷代相沿,蔚然成風。迎燈時,人們手提肩輿各式各樣的彩燈,伴以絲竹管弦、鼓鈸之樂,歡聲笑語,穿街走巷;迎燈隊伍長達數里,觀燈群眾人山人海,一片歡樂,通宵達旦。近年來在燈彩工藝上展現了近代特色,如燈內配以電珠、電燈、日光燈、霓虹燈和現代燈光藝術,燦爛奪目,非昔日燭炬可比。特別是造型古今兼具,引人入勝。
海寧硤石燈彩是吳越文化孕育出來的一朵奇葩,它秀麗典雅,玲瓏剔透,令人流連忘返。為使這古老的燈彩藝術發(fā)揚光大,海寧成立了“燈彩研究會”,在老藝人的悉心指導下,匯聚了近百名的燈彩藝人,使這古老的藝術后繼有人,代代相傳。